- 发布时间:2020-03-02 15:40 | 所属栏目:健康资讯 |
六旬大爷练双杠摔落致高位截瘫 医生:锻炼要科学适度
薛大爷被诊断为高位截瘫 医院提供
中新网浙江新闻1月21日电(记者 奚金燕)临近年关,过个“平安年”是人们最朴素的心愿,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平时在晨练过程中要注意科学适度,避免“过犹不及”。21日记者就了解到,在浙江义乌,65岁的薛大爷就在晨练中发生了意外,从双杠上不慎摔落被紧急送往义乌市中心医院,被诊断为高位截瘫。
“病人当时虽然意识清楚,但只能简单发声,四肢活动能力丧失,感觉明显减退,脊髓受损严重极易引起呼吸障碍。”急诊科接诊医生接诊后,立即为薛大爷进行了气管插管,骨科会诊后迅速进行了急诊手术,术后诊断为高位截瘫。目前,薛大爷仍在EICU接受进一步治疗。
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陈铁江表示,近年来,老年人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不适当、不规范、不科学运动对老年患者造成的伤害时有发生,广大市民应该引起重视。
那么,老年人究竟该如何科学、规范运动锻炼呢?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运动医学专家蔡航指出,从当前各种既硬核又花式的老年人健身方式以及因运动致伤的老年人数据来看,老年人确实需要科学的指导,从而让健身锻炼真正发挥出积极作用。
“我国将生理年龄60岁以上的公民界定为老年人,60岁以上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正处于快速下滑的阶段,适当的运动锻炼很有必要,但老年人运动锻炼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科学适度。”蔡航表示,老年人在初次参加运动锻炼前,最好做一次全面身体检查,特别是心肺功能以及骨质情况。了解健康状况以及各脏器的功能水平,能够为合理选择运动项目和适宜的运动提供依据,之后再根据健康情况、条件、爱好等选择运动锻炼方式。
医生建议,老年人运动锻炼要选择缓慢的锻炼形式,运动量要合理适宜,不要制定太机械太严格的锻炼时间和太高的目标,不要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老年人的体能、素质、承受能力不可与青壮年相提并论,锻炼要因人而异、掌握分寸,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
如何判断运动量、运动强度是合理适宜的呢?目前最常见的判断标准为运动后最宜心率(次/分钟)=170—年龄,或运动结束后3~5分钟内心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如运动结束后3分钟内就恢复到运动前水平,则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如10分钟以上才能恢复的,则表明活动强度太大,应适当减少。
- 03-02云南:减少疫情影响 发起脱贫攻
- 03-02“互联网+”助力诊疗 浙江台州全
- 03-02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浙江丽水
- 03-02浙江乡镇医生40载山区行医路:“
- 03-02浙江台州5岁男孩反复出现便血 系
- 03-02六旬大爷练双杠摔落致高位截瘫
- 03-02宁波一医院院长病倒岗位 2000公
- 03-02媒体聚焦浙江食品企业:落实食品
随便看看